跳到主要內容

蘭嶼專題/談未來發展 蘭嶼的觀光問答題(上)

撰文/陳芛薇、陳品君、何怡君

蘭嶼特定區計畫打著「使蘭嶼發展步入正軌」之名,希望以6個部落發展為重點,納入蘭嶼在地生活、生產、生態設施、文化發展及生命教育。其中提到「計畫的規畫會尊重當地意願,當地的聲音都將作為該案後續規畫參考。」

蘭嶼首家7-11原本預計在今年(2014)父親節開幕,藝人宥勝7月份一篇講述「一旦蘭嶼有了便利商店,台灣就毀了」的部落格文章被媒體報導後,「7-11究竟是否適合進駐蘭嶼?」此議題引發多方於網路上熱烈討論。反對者認為,連鎖企業7-11進駐代表資本力量入侵,然而,不論7-11設立與否,在居民不到5000名的蘭嶼島上,每年要迎接相當於蘭嶼居民10倍以上的6萬名遊客,民宿、租車、餐廳、商店等觀光相關產業早已蓬勃發展。


蘭嶼人多至傳統超市消費;每週二為補貨的日子,超市顯得熱鬧。攝影/何怡君

蘭嶼是目前全台唯一一個沒有便利商店和連鎖企業的地方(本文完成時,蘭嶼7-11尚未開幕);彩券雖在台灣本島風靡多年,隨處可見,但蘭嶼的第一家彩券行直到今年(2014)年初才開幕。離島的本質,使得蘭嶼保有她獨特的美,但同時也限制住蘭嶼人的工作選擇。

多數蘭嶼人在年輕時,遠赴台灣本島工作,而留在家鄉的人,除了少數進公家機關工作,或以耕種作物、漁獵地瓜、芋頭和捕魚自給自足之外,所仰賴的就是觀光。「時代不同了,不可能叫我們回去吃地瓜、芋頭,要跟著時代走。」紅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謝明輝認為,只要在尊重當地人的前提下,蘭嶼人也願意接受對他們有幫助的事。

公益彩券在台灣本島風靡多年,隨處可見,而蘭嶼的第一家彩券行則是今年(2014)年初才開幕,作家夏曼.藍波安(左一)、鄉長江多利(左三)、議員夏曼.瑪德能(右二)也出席開幕活動。攝影/何怡君

今年初,美國《紐約時報》精選2014年的全球52個必訪地點,台灣名列其中之一,其中,蘭嶼獲評為世界級潛水天堂。許多蘭嶼人也認定觀光是蘭嶼未來的發展趨勢。觀光已悄悄進駐蘭嶼,不過蘭嶼人並非拒觀光於門外,也並非無條件敞開門戶歡迎,蘭嶼人還在衡量與觀光的關係。蘭嶼發展走向下一步前,蘭嶼人點出許多現存問題得先解決,才能在發展同時,降低島上面臨的衝擊。

島上的潛在危機:飆仔遊客

總長約30多公里的蘭嶼環島公路,是蘭嶼唯一的主要道路,而機車是大部分遊客的代步工具。蘭嶼全島沒有紅綠燈標誌,讓許多生長在臺灣本島的遊客初訪時感到新奇。蘭嶼如同臺灣本島的鄉下地區,許多蘭嶼人不習慣騎車戴安全帽。但有蘭嶼人說,不習慣戴安全帽的蘭嶼人,交通事故頻率反而較遊客來得低。

總長約30多公里的蘭嶼環島公路是蘭嶼唯一的主要道路。
圖片來源:Google地圖。製圖/陳芛薇


去年(2013),兩位台灣大學學生至蘭嶼遊玩,夜遊時發生車禍,雙雙傷重不治。歸咎悲劇發生的原因,除了不熟當地路況外,兩位學生當時無照駕駛,且並未配戴安全帽。今年(2014)5月31日清晨時分,67歲達悟族老翁捕完飛魚,騎車返家途中,遭酒後駕車的遊客撞死,引起許多當地人不滿。遭撞死的老翁是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希婻‧瑪飛洑的三叔,她在臉書上沉重呼籲,「所有蘭嶼的遊客,騎車請慢行,勿再讓無辜的島民受喪親之痛。」

民宿業者董恩慈表示,每一年環島公路都有人死傷,政府應將機場、港口等基本交通做好,顧及人民「行的權利」。海洋文學達悟族作家夏曼.藍波安表示,「每次看到觀光客來蘭嶼,突然腳斷掉、突然撞死,我們身為當地人,很難過。」他認為勢必得將環島公路做好,此外也指出,遊客不能因為蘭嶼沒有紅綠燈,心情放鬆而飆車。

環島公路上,常可見到摩托車來來往往。攝影/陳品君

蘭嶼人騎車速度慢,極少發生交通意外。然而,在發展觀光後,交通事故日益頻繁,其中,也包含遊客與當地人的交通擦撞。曾處理多起交通糾紛的朗島教會傳道王榮基表示,當蘭嶼人與遊客發生交通糾紛時,遊客常以蘭嶼人無駕照為由索賠,「曾有遊客與蘭嶼人發生輕微擦撞,遊客向蘭嶼人索賠100多萬,蘭嶼人焦急得說,籌不出錢只能自殺,只好求助於我。」他說。

小吃店老闆娘叮嚀到小吃店用餐的遊客,「你們等等騎車不要併排騎車,很危險。」隨著遊客數增加,交通事故越加頻繁,交通罰則的執行也變得嚴格。近年來,蘭嶼島上的警察加強取締未戴安全帽和無照駕駛者,希望能藉此降低交通事故率。

「觀光島」的交通建設:機場、環島公路合格嗎?

不論觀光淡、旺季,飛往蘭嶼的機位常一票難求。冬季為蘭嶼的淡季,擁有上百個座位的船班,常受限於未知的海象而停班。 以對外交通而言,全島只有一個港口,並且飛往蘭嶼的飛機是19人座小飛機。蘭嶼的船班、航班座位數有限,以及僅有4個月的旺季,和旺季不可預知的颱風侵襲之下,觀光客人數時常大幅波動,進而嚴重影響當地觀光產業。至於對內交通,環島公路是蘭嶼僅有的一條主要道路,路面坑坑巴巴,常為蘭嶼人所詬病。

一踏上蘭嶼,第一眼見到的常是蘭嶼航空站。攝影/何怡君

受限於蘭嶼航空站機場跑道限制,來往蘭嶼-台東的飛機都是小飛機,一天6-8班,一架飛機僅有19人座位,經常一位難求。攝影/何怡君

蘭嶼特定區計畫其中一點,是要讓蘭嶼基礎建設更為完善。對此,東清七號地自救會(下稱「東清自救會」)發言人張海嶼不以為然地批評,「政府從光復到現在,不知道投資了幾十億、上百億,有沒有更好?沒有嘛!……那條路不知道是公路還是牛路。」他指出,這個島已被政府弄得破破爛爛,不要再破壞這個島,「政府應就現有設施去建設,不要再做更多如佔有土地、破壞景觀的事。」

蘭嶼鄉前鄉長周貴光表示,往返台東、蘭嶼的船班,一天只有兩個班次,加上幾班19人座小飛機,一天的載客量約為600人,與蘭嶼近300家民宿能容納的觀光客數量相比,比例懸殊。他期盼政府能整治蘭嶼三大交通「環島公路、海運、空運」,如此才能為蘭嶼帶來更多的觀光人潮。

面對遊客可能對當地帶來負面影響,東清自救會成員謝男海建議,鄉公所在改善交通後,也要控管觀光客人數,以不超過蘭嶼遊客負荷量為前提,達到適性發展。

民宿開業:盼融入當地思維的輔導進駐

觀光局旅遊業及民宿資訊管理系統上,蘭嶼鄉的合法民宿資料顯示空白。針對此,周貴光說明,由於蘭嶼的建築多未領有建築執照和建築使用執照,以法律來看,全鄉建築都不合法,以不合法建築物所建的民宿,自然也是「非法民宿」。他進一步解釋,由於請建築師要花比較多經費,因此蘭嶼人多自行蓋房子。

觀光局網站上,蘭嶼鄉查無任何合法民宿。 圖片來源:交通部觀光局旅館業及民宿管理系統。截圖/陳芛薇

蘭嶼的民宿蓬勃發展,有些傳統地下屋已改建成民宿,裡頭備有電視、電風扇、冷氣機等電器。攝影/何怡君

除了非法民宿,還有民宿業者與遊客間的溝通落差。廖明德認為,政府應可教導民宿業者如何與遊客溝通,化解法律問題。朗島教會傳道王榮基舉例,數年前,曾有僅會簡單國語的民宿業者,帶女性遊客導覽時,因沒有做好事先溝通,一些肢體接觸被誤以為是性騷擾。之後網路廣傳這起性騷疑雲,民宿業者因此黯然收掉民宿。王榮基強調,只要政府輔以導覽訓練,教導業者做好行前解說,這些爭端都可避免;政府也可輔助民宿和餐廳了解觀光發展流程,讓他們看到前景,度過創業低潮。

廖明德也認為,民宿需要政府輔導,像是藉由專家、耆老的思維,增加導覽解說深度。民宿業者董恩慈同樣希望,政府能派老師作觀光指導,帶領當地業者討論經營模式,創造適合蘭嶼的旅遊環境。他說,文化導覽解說、夜間觀察等規畫都可帶入當地的傳統價值觀,他也強調指導老師必須具有文化感知,對當地有些認識。

不過董恩慈提醒,應盡量融合當地元素再創造,避免直接複製台灣的商業模式至蘭嶼。除了希望政府輔導外,也希望利用在地集結的力量提升民宿環境,他分享,目前當地青年組成的組織於旺季時,每兩個月會清理一次潮間帶。他表示,若串聯當地組織,組成民宿聯盟,一同清理天池步道、浮潛地區的廢棄漁網,將比個人單打獨鬥更有成果。「我們其實有一個和平、平安、永續、和樂,就是很溫馨的一個島嶼,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信。」他認為,可以從這些出發點談蘭嶼未來。

除了當地人經營的民宿外,也有部分由外地人向當地人承租土地所開設的民宿。對此,張海嶼不贊同蘭嶼人將土地租給外來客,他說明,當蘭嶼人買不起外來客出資建的地上建物時,族人的土地就形同外來客的地。

儘管民宿業者希望政府輔導,但張海嶼指出,「政府應輔導原住民的民宿,而不是輔導財團蓋旅館,」否則將破壞景觀,也消滅原住民的生存空間。 儘管觀光對蘭嶼帶來若干衝擊,然而,當問到對蘭嶼未來發展的看法時,可發現蘭嶼人並非全然反對觀光發展,並未將觀光完全推於門外。在看似發展觀光為必然趨勢的時代下,蘭嶼人也正思考如何在現今和未來,與觀光共存共榮。(待續)

 Next 
談未來發展 蘭嶼的觀光問答題(下)
後記/淡季時節,我們在蘭嶼的七天……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水果王國的未來之星(下)/少蟲害、低人工,專家推薦有機栽培——投入「新興果樹」前這些報你知!

 ◎文/陳品君 隨著氣候暖化,熱帶果樹前景可期,然而從種下樹苗到採收,農民必須耐得住性子。依栽種方式差異,黃金果結果需要2到5年、榴槤蜜能夠採收要等上3到6年、紅毛丹則是2.5到6年才有果子採,甚至也有農家種下樹苗後,望穿秋水10年都還盼不到一顆果實──種植時間拉長、收穫變數增加,誰也無法保證未來果樹的經濟價值。

屏東/屏科大研究台灣猛禽之死,6成樣本驗出老鼠藥殘留

(本文為作者任職《上下游新聞》期間發表作品〈農人與老鼠戰爭,黑鳶大冠鷲流血陪葬!屏科大研究,超過六成猛禽樣本驗出老鼠藥〉,原文刊載 於此 )  ◎文/陳品君 一隻失去翱翔天際神采的病懨懨黑鳶,嘴巴微微開闔開闔地躺在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,一旁獸醫師緊急施打解毒針和輸液,經過一番搶救後,黑鳶仍無法重回蒼穹懷抱,枉死在冰冷的看診檯上。  這隻2013年在東港枉死的黑鳶後經送驗。報告結果顯示,鳥屍內驗出老鼠藥,成分有可滅鼠(Brodifacoum),加上經獸醫解剖確定有內出血,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(下稱「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」)證實,這隻黑鳶是台灣鳥類研究紀錄中,第一隻因老鼠藥中毒死亡的猛禽。  黑鳶之死,開啟了大規模的台灣猛禽體內老鼠藥殘留調查,由防檢局邀集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、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、路殺社等單位共同投入,總計檢驗自2010至2018年全台各地蒐集21種猛禽物種、200多件肝臟樣本。結果顯示,共有10種猛禽、超過6成的樣本驗出老鼠藥殘留,顯示老鼠藥普遍進入台灣生態食物鏈, 此研究論文在2019年發表於環境科學領域的權威期刊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》。  相較於其他猛禽類獵捕活鼠, 黑鳶還會撿拾鼠屍為食, 因此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也呼籲農家應檢拾鼠屍, 避免黑鳶食用而間接中毒。 (圖片提供/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) 屏科大黑鳶研究,老鼠藥抗凝血劑導致出血  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自2011年投入黑鳶研究,後來陸續收到中毒黑鳶,才有為確認黑鳶死因而嘗試不同的檢驗項目。「猛禽會中毒就是從牠的食物下手。」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員林惠珊指出,依據猛禽食物來源決定相關檢測,包含農藥、老鼠藥、水產禁藥、甚至還有重金屬等殘留物檢測。 「由於2013年的東港黑鳶體內沒有驗出農藥,加上有血便和胃出血的症狀,於是我們懷疑牠是否吃到中毒老鼠?是否因老鼠藥中的抗凝血劑成分導致內出血?」論文第一作者、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員洪孝宇說。 由屏科大教授孫元勳(右)領軍的鳥類生態研究室投入猛禽研究多時, 左為研究員洪孝宇。 (攝影/陳品君) 食蛇鼠連帶中毒,猛禽內臟出血不止而亡 台灣目前核准的老鼠藥都屬於抗凝血劑,猛禽中毒後破壞體內凝血功能,所以會血流不止,包括口腔出血、皮下血腫和貧血等,中毒動物的內臟

2014年小誌市集/來和雜誌創辦人面對面(中)

◎文/陳品君、陳顥文 編按:一年一度的 Not Big Issue 小誌/ 獨立刊物市集,今年6月7日、8日同樣在行者沙龍地下室舉行,本文介紹參展的四本報導型雜誌《 24電影誌 》、《 藍鯨 》、《 Solid Zine 》、《 White Fungus 》,訪談出版者的製作歷程。

馬卡道族文化復振(三)/信耶穌、信媽祖,都拜阿姆姆

攝影/林聰勝 ◎文/陳品君、攝影/林聰勝、陳品君 2015年秋天,內埔老埤老祖祠前一群人身穿深藍色底、「8」字圖樣的T恤,有的拉筋、原地跑跳,一旁八色旗幟醒目。文獻可見18世紀清朝統治一百餘年間,鳳山縣八個平埔熟番社稱「鳳山八社」,也是今日對馬卡道族另一稱號。只見旗幟分別標示:塔樓社、武洛社、阿猴社、上淡水社、下淡水社、力力社、放索社、茄藤社,「鳳山八社」就在這場消失近50年的內埔老埤走鏢儀式中揚向天際。  學界雖然對鳳山八社各社傳統領域還沒有定論,但可以確定的是,如今想在屏東縣里港鄉塔樓村找尋塔樓社,或是想在同縣的崁頂鄉力社村找尋力力社的影子,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隨著生計、婚姻、水患、軍屯、教難、移民拓墾等因素,200多年前居於沿海平原與西部沖積平原的地區馬卡道人便迫於現實,陸續離開家園。

蘭嶼專題/ 特定區計畫的隱憂:蘭嶼島上恐蓋工廠、飯店

撰稿/陳品君、何怡君 責任編輯/陳芛薇、洪育增 7 、 8 月天豔陽高掛,正是蘭嶼觀光旺季,一波波襲來的浪花,混雜海的鹹味, 2014 年的蘭嶼如同往常一般嗎?去年冬天,看似休息的季節,島上卻不得閒,幾紙臺灣發出的公文吹皺蘭嶼的平靜海面,過去一年,達悟族人過得好嗎? 攝影/陳品君

蘭嶼專題/無聲無息 「蘭嶼特定區計畫」進度到哪裡?

撰文/陳品君、何怡君 責任編輯/陳芛薇、洪育增 依照「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工作計畫書」草案中排定的規畫進程來看, 2014 年第一季須完成各項計畫書草案以及召開審查會議,並研擬正式的「蘭嶼特定區計畫」。然而截至目前為止,尚未有進一步消息,草案中列出的說明會、工作坊、座談會等前置作業也仍未實行,台東縣政府網站中的公開資訊區也沒有明確資訊。 圖表三:《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工作計畫書》草案中的計畫期程甘特圖 圖片來源:《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工作計畫書》草案

蘭嶼專題/土地權屬界定 傳統、官方兩歧路

撰文/何怡君、陳品君 責任編輯/陳芛薇、洪育增 「蘭嶼特定區計畫」不僅觸碰當地人敏感的土地問題,此計畫的爭議,也顯示達悟族傳統文化與官方長期以來的落差與不對等關係 。 政府推行的野溪整治工程,遍布蘭嶼島各處。攝影/何怡君